短视频成儿童“电子主食”?有必要过问“食材”
时间 : 2023-06-25 12:52:37   来源 : 东方网·东方快评


(相关资料图)

如今,面对沉迷于看短视频的青少年和孩童,不少家长都表示担忧。像一些五六岁的孩童张口闭口“老铁”“老六”“栓Q”等网络用语,他们的语言交流体系充斥着明显的短视频印记。面对短视频算法的“精准投喂”,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正在被裹挟其中。(6月24日 广州日报)

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的不断推进,少年儿童首次接触网络的时间也越来越早,造成了短视频平台的年轻用户数量激增。由于平台博主与用户在创作与传播时会衍生出一些网络亚文化。低龄用户身处其中,难免会受到影响。面对短视频的低龄化与其对少年儿童的“空间侵占”,我们亟需通过内容审核的严格化和保护的精准化去解决问题。

面对当下部分少年儿童张口闭口就是网络流行语,甚至出口成脏的现象,其背后的“素材来源”多是平台上内容庸俗的短视频作品。平台与有关部门除了要对低俗、血腥、暴力等内容进行基本的审核与过滤之外,也要深入调查,揪出依靠特殊方式躲避监管的此类视频发布者。减少庸俗化视频的出现频率,为其划定红线非常关键。

相应的,我们也应该合理划分不同年龄段所接受的视频内容,并且鼓励平台作者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受众进行针对性创作。在数字时代,少年儿童接触与运用网络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,与其设置准入门槛,不如让更多的科普化,适龄化视频出现。平台可以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以此来形成一种积极的风气与导向。保护未成年人重点不在把他们排斥在网络之外,而更应该注重“食材”的优劣,多增添一些健康向上的文化内容才是治本之策。

同时,我们更要尽可能的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,让他们从碎片化、泛娱乐化的短视频中抽离出来。开展体育锻炼,研学旅行,艺术展示等活动必不可少。毕竟短视频不是信息来源的全部,也不是休闲与放松的全部,注重短视频的“食材”并不代表让其全做文化“主食”,我们最好为孩子们留出一片嬉戏玩闹、释放天性的空间。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清朗的天空,也需要父母乃至学校的共同努力。

少年儿童处于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,心智尚未成熟,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,确实尚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。但从客观来说,短视频低龄化现象与儿童深受影响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。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,我们也不必对此过分紧张。探索积极的应对策略,加强监管与推出更多优质的创作内容双管齐下,才能避免不良信息对低龄化群体的影响。相较于传统且单纯的“堵”,在“疏”的同时保证未成年人线上线下的文化生活质量,合理地引导这股数字化潮流更为重要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
X 关闭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