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意思是聪明人不会迷惑,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,勇敢的人不会畏惧。
2、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作品《论语·子罕》。
3、在儒家传统道德中,智、仁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。
(资料图片)
4、孔子在这是教自己的学生一种自尊、自信、理性、平和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5、《论语·子罕》共包括31章。
6、其中著名的文句有:“出则事公卿,入则事父兄”;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”;“三军可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也”;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”;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;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;此外,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。
7、扩展资料:《礼记·中庸》说:“知、仁、勇,三者天下之达德也。
8、”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,这里孔子说的"知者不惑"的"知",也等于佛学中智慧的"智",而不是聪明。
9、真正有智慧是对于事物的内在根本或规律了然于心,所以什么事情对于他当然没有了疑惑。
10、仁者,是做到了仁,已经仁在心中的人, 当他心怀天下,爱人济众,他再也不会因他个人的境遇而忧愁,不会因受环境动摇。
11、孔子,中国古代最着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12、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,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。
13、孔子的父亲是一名武士,虽跻身于贵族之列,但地位很低。
14、孔子三岁时,父亲便死去了,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。
15、孔于年轻时做过“委吏”(管理仓库)、“乘田”(掌管牛羊畜牧)一类的小官,鲁定公时,孔子曾任中都宰、大司寇(主管司法,与司徒、司马、司空三卿并列),鲁定公十二年(公元前498 年),孔子“由大司寇行摄相事”,“与闻国政”(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),政治生涯到了顶峰。
16、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、叔孙氏、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,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,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。
17、先后到了卫、宋、陈、蔡、楚等国,都没有受到重用。
18、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,曾整理删定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等,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《春秋》加以删修,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。
19、孔子讲学,学生多达三千人,其中着名的有七十二人。
20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论语·子罕。
本文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有帮助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