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生活淬炼成诗歌,献给生活本身,也献给每一个为生活疲于奔命的人。纵使土壤贫瘠亦能开出绚烂的花朵。生活之重,从不重于生命!和外卖诗人王计兵一起在诗歌中感受人生的烟火气。
《赶时间的人》
“写作是一种爱好,更是一种内心需求。写作让我感到不孤独。”年初,来自江苏昆山的王计兵出版了一本叫《赶时间的人》的诗集,引发网友热议。这本书一经出版便收获了众多好评,目前在豆瓣上被打出了9.2的高分,被读者誉为“真正劳动者的诗歌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从空气里赶出风
从风里赶出刀子
从骨头里赶出火
从火里赶出水
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
只有一站和下一站
世界是一个地名
王庄村也是
每天我都能遇到
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
用双脚锤击大地
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
——《赶时间的人》
54岁的“外卖诗人”王计兵,是江苏昆山的一名外卖员。和其他外卖员一样,他要风里来雨里去地送餐;和别人不一样的是,他在生活的间隙写了4000多首诗歌,并已出版《赶时间的人》《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》两本诗集。
5月13日下午,用诗歌迎接生活的春天暨“外卖诗人”王计兵创作分享会,在嘉定区菊园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,王计兵在现场和市民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。
诗歌意味着什么?
“诗人是愤怒的吗?诗歌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?”在创作分享环节,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、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、《新闻大学》常务副主编朱春阳问。
“写诗歌的人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,让自己从情绪里跳出来,用旁观者的角度,去描述所发现的一切。”王计兵答。
但年轻的时候,王计兵觉得世界是倾斜和不公的,有很多的愤怒需要抒发。愤怒的来源之一是生存的艰难——捞沙子、捡破烂、摆地摊……他换过很多工作。捞沙是他前半辈子干过最苦的活,双脚泡在水里,沙子一翻腾,钻心的疼。晚上睡觉需要把枕头垫在脚下。
其次,愤怒还来源于梦想的不被理解。写诗对于他来说是一件“无用”且“奢侈”的事情,曾被至亲、至爱一再地误解和打压。王计兵曾反复提及“父亲一把火烧掉了他那本60万字的手稿”。
“诗歌让我获得精彩和一瞬间的光芒,也让我的人生铺展开来。诗歌是我生命的骨架,让我变得立体。虽然它不能改变我的生命长度,但是改变了我的生命质量。”王计兵说,“无论在人生风雨中遇到什么问题,诗歌就像温暖的泉水一样,能够修复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。”
在朱春阳看来,如果说席慕蓉的诗歌是梦幻般的美,王计兵的诗歌就是真实的美。“他在那个时间点、空间点的所思所想,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火,王计兵就火了。越是混乱的场景,诗歌给大家的光和热反而是越多的。”朱春阳说。
标签该不该贴?
“我不是很喜欢‘外卖诗人’这个标签……”在点评环节,围绕着王计兵的作品和标签等,3名诗人展开了深入的探讨。
文学博士、诗人余弦认为,王计兵首先是一个诗人,他诗歌中所写出的让大家感到共鸣的普适性的情感和价值观,远远超出了特定的一个职业。余弦说:“一个标签可以带来流量,但是也容易带来一些认知上的偏差,甚至会把一些真正的价值遮掩。”
对于曾经在出版行业工作过的中国作家协会成员、诗人戴达来说,这个标签却是个看点,特别是从营销角度上来说是必要的。“诗歌是小众文学,在远方,这个标签反而把它拉近了。”戴达说。
中国作家协会成员、诗人龚纯则认为,“标签”可能会区隔出一部分读者。“我就是被标签所阻隔在外的那类受众之一,因为我的阅读喜好、偏向跟‘外卖’不相干。”龚纯表示,“不过,我也看到了王计兵的第二本书中在语言表达上的变化。未来,标签也许会慢慢被撕掉,他的诗歌就能被更多的人看到。”
朱春阳表示,标签从文艺批判的角度来讲是不好的,因为有“身份”的含义在其中,“但是为什么‘外卖诗人’这个标签能够打动千万人?那是因为诗歌经过40多年的发展,在逐渐淡出大家的生活,只存在于远方。‘外卖诗人’把远方的东西拉回到了我们身边,把理想和生活结合在一起,然后成就了今天的王计兵”。
王计兵本人则认为,标签不重要,文字才是真正重要的,“标签是大家对我释放的一种善念,我时常抱着一颗感恩的心。不管是贴上标签也好是撕掉标签也罢,我还是会认真地写好自己日常生活中,遇到的和抓住的每一个灵感”。
乡土情结和共通的情感
王计兵的“火”不仅仅是因为“外卖员”和“诗人”身份之间的反差,更是因为他的文字真实、动人,以及他诗中所体现的人类之间共通的情感,引起了普通大众的广泛共鸣。
“异乡放不下他的身体,他的身体里住着故乡和故乡的亲人。他的诗本质是关乎乡土,是歌颂农业文明。”同样出生和成长在乡村的戴达,表示感同身受。他提到,王计兵看到布谷鸟,就想起了家乡和乡下的麦地。他的创作思想就是站在城市回望乡村;站在工作岗位上,无时无刻不在用诗歌、情感去抚摸他的家乡,抚摸家乡的土地,抚摸亲人的心灵和情感。
“我们就是城市从农村移栽过来的一道道的风景线、绿化带。虽然说,我们美化的是现在生活的城市,但是靠近根部最近的那把土,永远是从故乡带来的那把土。”戴达说。
作为同在异乡漂泊的龚纯来说,对故乡也有着同样的感情。龚纯表示:“他的创作还能给大家带来正能量,这种能量带动普通人热爱生活,也可能激励嘉定走出一些类似的诗人。”
“王计兵用自己的语言,让我们感觉到在生命中存在的永恒主题,关于爱、关于生命、关于死亡、关于人生,让大家看到生命火光擦亮的一瞬间,这是非常可贵的。”余弦说。
传递温暖和力量
在场的不少观众也被王计兵所打动。“他诗中体现的那种蓬勃的生命力,太震撼我了。”诗友舒桐说,“他一直坚持的写诗梦想也给了我很大的力量。”
“我们想把这种温暖和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,同时为辖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。王计兵的诗歌不仅本身有打动人的力量,而且从诗歌技巧和内涵上,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。”菊园新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余超表示。
此次的分享会是“菊园真人书”项目的子活动。“菊园真人书”项目作为“菊园有戏”品牌之一,以身边有事迹、有作为、有影响力的优秀党员和群众担任主讲人,为党员群众搭建线上线下“可借阅”“可复制”的真人书阅读平台。菊园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牛洪义表示,希望通过情景诗朗诵、创作分享会这样的新颖形式,让全民阅读成为菊园市民的一种文化自觉行动,在阅读中品味人生、感悟真情、体验美好、收获成长与力量。
关于这次分享会,王计兵比喻是又被一束光芒所照到。“我时常说我不发光,我只是被光照耀着。他们持续给我亮光,让我感受温暖。”王计兵说,“在场的观众有不少问到我‘关于现实和梦想平衡’的问题,我建议大家各自安好,过好自己的生活,把理想变成一种爱好,爱好坚持久了,也就形成了方向感,渐渐成为了梦想。所谓的梦想,就是爱好加上坚持。”
@嘉定小伙伴们
你读过王计兵的诗吗
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悟~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