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理财产品们收益的“波澜壮阔”,给不少低风险偏好的朋友,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这个波动,我找个7天的理财产品的走势图,给大家直观感受下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以7日年化收益率为标准,看近1年的收益走势。
*这里要表扬下微众,虽然不少理财产品的默认收益展示,我不敢苟同。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产品收益情况的多元展示,非常值得其余代销银行学习。
11月份的这个凹点,有种马里亚纳海沟的感觉...触目惊心。
实际收益上,一段时间还直接干了几天负收益,把11月份的收益拉到了0。
基本上,这支产品也代表了上月理财市场的普遍情况。
当然,那段时间不止这个产品,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如此。
那12月份怎么样呢?
大部分产品的收益水平,其实都已经恢复之前的的收益水平了。
不过,就现在大部分理财用户的神经敏感度。
但凡后续来个什么波动的,十有八九还会有类似11月的情况发生。
这不,有些“骚操作”就来了。
一、
这两天看到看了一款,通过标榜自己底层100%是存款产品来作为卖点的理财产品。
回想了下,应该也是这几年来,第1次看到某个银行理财产品这么宣传的。
这款悄然在某银行代销平台上募集的,是信银的安盈象固收稳健三个月封闭式5号。
A、底层100%投资大行存款,资产安全性高;
B、无惧市场波动,收益确定性高;
当下最大的卖点,就是页面描述的,底层资产穿透后都是大行存款。
所谓的大行存款,指的是国有银行、股份制银行、江浙地区头部城商行的高收益协议存款。
*咳咳,江浙沪包邮区...把沪丢下了。
协议存款,其实本身也算不上特别,市场上也不少。
而且,实际上不少理赔产品底层也都会有这些。
本质上也算不上什么创新。
稀缺与否,归根到底,还是看资产的实际利率。
另外吧,作为理财产品,吹自己优点这没毛病。
但“拉踩”下其余理财产品,这个属实就没必要。
你说,你自己不投资债券资产、其他权益资产...不受债市和权益市场波动。
颇有几分打脸隔壁的嫌疑。
你让隔壁的怎么看你...
债市这样,连带着一系列的情况,属实是几年难遇的特殊情况。
咳咳,当然以后这种大概率就是常态化了。
二、
关于这产品本身,给个看法:有点鸡肋。
产品底层放弃了债,选择了更低风险的存款。
自然而然,产品收益会降低些许。
按现有给到的业绩基准2.9%-3.1%来看,收益降幅没有想象的那么大。
看看同类型、期限含债量较高的理财,正常收益水平在3-4%不等(近期是惨不忍睹)。
收益部分,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。
习惯性的看了下这个产品的费用部分。
让我出乎意料的是,它的“杂项”费用很低。
整体3项内容组成,销售服务费0.05%/年、托管费0.03%/年、固定管理费0.08%/年,合计0.16%。
但这么看,不少朋友可能没概念。
但同类型、期限的产品,这块的费用加起来基本都是2倍以上的。
姑且认为存款...本身不需要什么操作,所以费用较少吧。
其次,产品本身封闭期104天,到期自动兑付赎回。
不存在滚存的说法,后续还需要另行找地方安置。
产品结构,整体还是很清爽的。
虽然存在募集期的空档时间,但是只要注意控制时间,影响不大。
12月26日15点结束申购,12月27日就开始真正运作。
过早的申购,资金占用也会影响实际收益。
但注意时间,就能规避。
总之产品还不错。
但真心不建议入手。
业绩基准2.9%-3.1%,群友们,怎么操作都能收获比这个更高的利率吧?
何必舍近求远呢?
咳咳,也许有追求稳中稳的朋友,可能会考虑?
三、
印象中大概7,8年前,上海曾经有过一个平台还搞过存款团购。
模式倒也简单,储户将钱转入该平台,以该平台的名义拿这笔钱跟银行谈协议价。
最终收获一个相较普通储户自己来说,高不少的存款利率。
传闻当时规模搞的极大。
但最后,平台因为法律关系定义不清的问题,最终还是结束了这块业务。
之后还搞了理财团购...
对了,这个平台现在还活着,目前转型做了理财搜索引擎。
似乎还不错。
当然,存款团购的本质,其实就跟信银的这款产品差不多。
集资协议存款,收获更高的收益。
模式本身固然颇有几分鸡肋,但是是1个很好的思路。
而且在这种“协议存款”的底层之上,其实还是包装出了不少有趣的产品呢。
比如依托私募基金、资管等通道,也是能包出不少。
当然,现在也有不少业务在跑着,但到储户、投资者的角度上,则鲜有感知。
郑重声明:本文非广告,有利益部分已注明、非投资建议,仅代表个人观点分享。
标签: 银行理财产品的存款化 算是一个趋势吗 协议存款 银行理财产品